据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消息,1 月 21-22 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在北京举办成立大会,并举办“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据介绍,该平台是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指导下,由多位院士专家,多家领军企业、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多个地方政府,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为依托单位,联合发起的致力于推进我国全固态电池学术及产业化发展的非法人组织,旨在共同搭建学术交流、技术协同攻关的合作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加速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宁德时代、弗迪电池、中创新航、孚能科技、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容百新能源、深圳贝特瑞、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研究院、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国轩高科、远景动力、四川华宜清创新材料、吉阳智能科技、无锡先导智能装备、马车动力等企业的代表参会。
此外,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比亚迪、广汽埃安、奇瑞汽车、凯翼汽车、长安汽车、北汽股份、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蔚来汽车、中国建筑集团等单位的高管参会。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大会上表示,预计到 2025 年或者 2026 年,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当中将超过一半,达到一半以上。“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是要将行业各个方面组织到一起分工协作,利用好新能源汽车大市场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争取早日实现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回顾了全固态电池科研发展历程。“全固态电池发展前景广阔,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陈立泉直言,为了提升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不仅要关注全固态锂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如新型电解质材料、界面改性和电池失效的机制,同时也要重视全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电解质的批量生产制备技术、大面积固态电解质薄膜连续制备技术、全固态电池一体化制备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讲述了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与面临挑战,指出我国需要跨越创新周期,迎接国际新一轮电池技术竞争。在全球范围内,现阶段固态电池主要以全固态电池为主导,其中硫化物电解质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特点,以固液混合为主要特点。
“从全行业看,我们既要发展渐近性的半固态技术路线,但是又要防范激进型全固态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欧阳明高指出,中国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目前认知还需统一、聚集力量、协调产学研,需要联合起来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共同突破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材料的研发范式,将大幅度加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速度,这对 2030 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突破增加了确定性。”
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团队带头发起,依托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新能源汽车产学研联盟共同建设,致力推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